金馬導演授課、影帝當評審 青藝盟集結台灣最強高中戲劇盛事7月決賽登場

始終致力於藝術傳承、以戲劇陪伴下一代成長茁壯的「青少年表演藝術聯盟」(以下簡稱「青藝盟」),今年邁入第23個年頭,堪稱台灣最強高中戲劇盛事的「花樣年華全國青少年戲劇節」將在7月舉辦決賽,盛夏時光中,這群孩子揮灑的不只是汗水,更是青春一棒接一棒的永續熱情。

空氣中,可以聽到演員呼吸的聲音,聚光燈灑下,花樣年華全國青少年戲劇節(以下簡稱「花樣戲劇節」)初賽的舞台上,全台57所學校、共計368位高中職學生同場角逐,其中,彰化精誠中學的高中生演繹獨白,用母語客家話緩緩述說──那一刻,青藝盟創辦人、人稱「盟主」的余浩瑋屏息,接受專訪時,他直呼那樣的表演很美、很美,孩子找到了自己與文化的連結。

「年輕就是要大膽勇敢追夢,謝謝大家讓我重回15歲。」擔任評審的金馬影帝莫子儀在臉書上寫下溫暖的文字,與他共同組成花樣戲劇節初賽評審團的專家,還包括北藝大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所長容淑華、金鐘編劇劉亮佐、演員楊子儀等,由他們選出的10強隊伍,將在7月11日到7月21日參加花樣戲劇節全國決賽,於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南海劇場登場,並在7月29日舉辦頒獎典禮。

在劇場展現陪伴的力量 金馬最佳導演陳潔瑤授課力挺

花樣戲劇節自2001年開始舉辦,延續至今已經23屆,是台灣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青少年戲劇交流平台──今年以「未來」為題,青藝盟集結了來自基隆的慾望劇團、桃園的犀牛劇團、台中的後街人劇團、高雄的響座劇場以及臺北藝術大學副教授何一梵帶領的戲劇顧問團隊,在全台各地規劃一系列專業劇場培訓課程。

包括2022年以《哈勇家》一舉拿下第59屆金馬獎最佳導演的陳潔瑤,也在花樣戲劇節現身力挺授課,和熱愛戲劇的青少年分享當導演的心路歷程,以及透過「創作」找尋自我以及身分認同;還有今年獲頒「行政院文化獎」的政大名譽教授吳靜吉博士,擔任花樣戲劇節總顧問,持續扮演青藝盟的最強後盾。

而不少花樣戲劇節的年輕身影,長大後,從Taker變成Giver──有人畢業後回到劇場,有人擔任醫師,也有人當記者,曾擔任雲門舞集舞台監督賴亮嘉,人生的第一份打工,是在2008年的花樣戲劇節,後來,她將青藝盟視為「人生當中的計畫」,決定在2020年接下團長的重責大任。

永遠以人為先 「傑出花友」一棒接一棒

賴亮嘉笑說,起初聽到「盟主」余浩瑋說,每一位孩子走出這道門,就是花樣(戲劇節)的人,覺得不過是場面話,後來才發現是玩真的──23年來,青藝盟永遠以「人」為先,看似尋常,卻是從校園到職場中常常被忽略的價值,當她重返青藝盟,也希望維繫這樣的溫度。

畢業於屏東女中陳怡亘,大學時讀社會福利,曾參與13、14屆花樣戲劇節,如今是青藝盟的特別助理;她回憶,第14屆花樣戲劇節的主題是「我們的美麗島」,戲劇社的大家想細細刻劃村落裡的人情味,決定先訪談雜貨店老闆娘,再創作劇本,那年,屏東女中拿到第一名,頒獎典禮上,同學們都很開心,她還特別打電話跟媽媽報喜,一晃眼,十年過去,彼時花樣戲劇節共同熱血奮鬥的好友,始終支持著彼此前進。

還有青藝盟執行製作蔡蔚秝,來自彰化的她,17歲那年,因著花樣戲劇節認識舞台劇,進而開始透過文字和戲劇,書寫自己的感受──後來,她就讀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希望協助青少年與更多人對話,也讓大眾認識青少年的想法。

蔡蔚秝說:「在青藝盟成為Giver之後,發現過去視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其實得來不易,舉花樣戲劇節為例,23年來,仰賴規劃、資源之外,還有各方的善意;儘管有些高中職學生參與時,有種理所當然的態度,覺得作業遲交也沒關係,但在陪伴青少年的時刻,求快之餘,會注意自己跟他們是平等的,再展開溝通和對話。」

讓孩子擺脫手機成癮 相信藝術能讓台灣變得更好

「也許哪一天,我不在了,但我希望花樣戲劇節能辦到100屆……」留著鬍子,看起來有點江湖味的余浩瑋,語氣柔軟,他曾是個不良少年,蹺課打架抽菸樣樣來,卻因為藝術翻轉了一生。

生長與轉骨是疼痛的,余浩瑋回憶,23年前,花樣戲劇節剛起步,還會計算學生的出席率,再決定能否進入決賽;後來發現,好玩和快樂是關鍵──這群熱愛戲劇的青少年來青藝盟上課時,運用的是課餘時間,因此青藝盟在設計花樣戲劇節時,著眼的是舒服的體驗過程,進而讓師生共同創造回憶,久而久之,參與花樣戲劇節的孩子不再沉迷於手機,取而代之的是站上舞台的理想和目標。

賴亮嘉透露,參賽隊伍中,有一位家長畢業於北藝大,2022年曾陪伴孩子投入花樣戲劇節,當時擔任編劇的角色,也給予青藝盟很棒的精進方向;今年,這位家長索性撩落去、擔任孩子戲劇社的指導老師,令人感動。

第23屆花樣戲劇節起跑以來,陸續舉辦營隊、跨域課程,緊扣著主題「未來」,賴亮嘉說,青藝盟帶參與戲劇節的高中職學生去在地的博物館、科學館,搭配介紹歷史古蹟,包括舞蹈、音樂、科學、數學、生物等專業,都可以和表演藝術激盪出火花。

這群花樣戲劇節的孩子不僅僅是單方面吸收老師的教學,更勇於發聲,師生一起討論劇本創作上的盲點,釋放想像的邊界,決定權回歸學生,自然愈投入、愈喜愛表演藝術──翻開2022《青藝盟戲劇教育推動永續發展影響力報告》,參加花樣戲劇節的青少年當中,95%表示「提高了日後參加藝文活動的意願」,其中更有68%蛻變為經常參與藝文活動的人(每年3次以上),這正是青藝盟第一線培植藝文人口、落實文化平權、進而弭平文化落差的重要成果。

 

「我們相信,有一種方式,可以讓台灣變得更好──那就是藝術。」余浩瑋說。23年來,花樣戲劇節不只是台灣無數高中職學生的青春斷章,更積累成冊,舞台上,無論燈明燈滅,藝術陪伴著無數青少年成長,在良善的價值觀當中前進,也是這樣的堅持和力量,點亮台灣的未來。

 

一起來支持「青少年表演藝術聯盟」
https://www.whatsyoung.org.tw/support/

QUICK CONTACT INFO

Meet your new team leader, Top Scorer! Create your NFL or sports website, win the online sports game and dominate your competition.

b Monday-Friday: 9am to 5pm;

Satuday: 10am to 2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