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風箏
在18歲時我經歷了中輟的日子,因為遇見張皓期老師帶我踏入劇團工作,漸漸讓我在其中找到生命的方向與價值,投入推動青少年戲劇教育。在2010年時,有幸獲頒行政院青輔『青舵獎-特殊貢獻獎』,讓我驚覺可以將自己叛逆生命大轉彎的故事傳遞給更多的年輕人,影響那些正在迷途上的人。
2018年在吳靜吉博士的指引下明白,很多時候機構的年輕人他們迫切需要的或許不是”被改變”,而是我們該去引導他們”自己想要改變”的動力,當這個心中的觸媒發動了以後,改變也才有更多發生的機會。
我們希望能夠透過藝術啟發潛能,讓未能找到自己還在迷惘段的特質的風箏少年,引導他們飛得更穩,啟動他們生命的各種可能。
簡介
青藝盟自2014年起持續進行『風箏計畫』以表演藝術與劇場藝術陪伴安置機構、中介教育學校以及遊走在社會邊緣的青少年,讓台灣每年4萬多名活在社會邊緣的高風險青少年,得到更多的理解及社會關注。自2017年至2021年間與嘉義縣民和國中慈輝分校合作,陪伴分校內的同學療癒心靈傷痕,期間更連續四年帶著慈輝分校的學員們參與戲劇競賽,拿下兩屆冠軍、兩屆亞軍。
2019年擴大計畫,讓參與的同學創作生命故事劇場,並至全台各地的中介教育校園巡迴演出,演出後舉辦交流分享會,讓有相同生命經驗的高關懷青少年能透過表演藝術搭起連接彼此的橋梁,並找回信心與尊嚴。
青藝盟至今全台合作50間以上的青少年機構,陪伴超過2000位高關懷機構、安置機構以及更生少年。
《牽風箏的人》─戲劇教案的誕生
「風箏計畫」全紀錄 X 12堂戲劇課程應用實作
這本書的發想與創作階段是余浩瑋在2017年到2020年之間每周三從淡水到嘉義的民和國中慈輝分校,為中介教育學生們上戲劇課的歷程。陪伴這樣的青少年對第一線人員來說是著實艱辛的過程,好幾次在夜深人靜之時,浩瑋也會自問既然如此辛苦,為什麼還持續下去?
其核心關鍵在於這段過程中我們受到了許多師長朋友的啟發,以及參與風箏計畫的朋友們分享的回饋,最重要的是關於這些「風箏少年們」在離開學校之後,各自人生境遇發展以及所見之階段性成果所帶來的影響力。這也是我們之所以想將這段時間的收穫透過此書傳遞給所有關心特殊境遇青少年教育環境、以及未來改變的工作者們的出版動力。
本書共分三大章節
一、體會感受:本篇共有50篇短文,皆是我在風箏計畫2.0-8.1期間陪伴學生時每一次發生衝突、遇到挫折時的內在對話。裡面包含了對教育理念與藝術應用的自我反思與此階段過後的成長與期許,還有未來成立學校的初步想法。希望有助每一位夥伴能從中汲取相關共同經驗,並幫助自己能夠在每一次想放棄的時候給自己一些不同的可能性。
二、敘事立論:2019年張麗玉老師將她的研究生杜傳惠介紹給我們,並希望能讓傳惠參與風箏計畫5.0作課堂紀錄以及成果巡演的紀錄,好讓傳惠能藉此完成她在國立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的研究論文。這一部分包含了對於中介教育、戲劇教育、全人教育的觀察之精華,內容來自於杜傳惠所撰寫之「聽見角落的聲音—慈輝班青少年透過戲劇成為學習主體之經驗敘事」的篇章選粹,希望能將第一手的觀察紀錄,分享給已有相關知識基礎或有意願前往第一線服務的朋友們。
三、經驗分享:這一部分為2020年下半年時由杜傳惠與陳守玉兩位夥伴,在民和國中慈輝分校教案編撰與授課的課堂紀錄,希望藉此帶給所有理解戲劇能帶給青少年的正面影響,並有需求探索實際執行方式的表演藝術教師、輔諮系統教師與從業人員,有一套利於教育系統內的簡要教案,方便在課堂上操作並實際觀察表演藝術與戲劇教育能帶給青少年的正面影響與發展。
如您對戲劇教育、青少年教育與輔導的領域有興趣,誠摯邀請您點擊下方購書連結,將此教案工具書納入您的收藏或與朋友分享,一起成為「牽風箏的人」!